01 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作者:
藤蔓 更新:2022-09-04 01:02 字数:13585
01
拼命不一定成功,但不拼命一定不成功
风光的背后
有些人总喜欢把目光停留在别人身上,他们羡慕别人美丽的外表,羡慕别人显赫的声名,羡慕别人富裕的生活,羡慕别人优越的条件。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大多数风光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就比如现在的一些明星,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他们在人前风光的身影,却忽略了他们在人后辛勤地努力。
2015年12月26日,在北京卫视《传承家》的舞台上,陈道明谈起了自己成名之前7年的龙套生涯。那时候,他只是舞台上的群众演员,一句台词都没有,常常是这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场演八路……
即便如此,陈道明自己却说,他从来没有怨气,他觉得人在各种职业中,都要有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准备。
面对舞台上几十个表演高台花鼓的小演员,他说:“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或甘于平庸,但不应该打击他们的努力……”
陈道明高超的演技和他这7年的龙套有很大关系,正是这7年的努力让他锻炼出了更精湛的技艺,从而铺就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不仅如此,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完成自己的角色,陈道明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拍戏时有三个“怪癖”:第一,在拍戏期间,陈道明坚持从开工到收工一直站着,因为他怕一坐下来就会跑神儿,脱离角色;第二,一旦进入剧组,换上角色的衣服,陈道明就不会轻易脱下来。拍摄张艺谋的《归来》时,陈道明一直穿着剧中陆焉识的那件破棉袄,每次拍完戏回酒店,都会引起人们的侧目;第三,在整个拍戏期间,陈道明几乎只吃蛋炒饭,他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饮食上。
这三个怪癖无不表现了陈道明对自己职业的敬重和认真,人们只看到他外表的风光,却从来没有注意过他背后的付出。
没有谁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每一份风光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所以,我们最该做的不是去羡慕别人,而应该是排除一切干扰,努力做好自己。
22岁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们大多进入了各大著名公司,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研究室,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着自己的研究。
在这十年中,他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成了大老板,月收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可是,王章程却从不羡慕别人,依旧租住着他的廉价房,啃着自己的干面包。别人都过上了美女、豪车的生活,王章程却没有房子也没女朋友。在外人眼中,王章程过得无疑十分凄惨。可他不在乎,他只管把自己所有心思都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在他35岁时,终于攻克了世界两项顶尖级的数学难题。美国十几家大学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可以去任教。后来,他甚至被誉为“数学之王”。
王章程的成功和他能够排除干扰,努力做自己有很大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因为羡慕同学们光鲜的生活而下海经商,那又何来之后的“数学之王”呢?
与其总把目光停留在别人的风光上,不如自己勤奋努力,只有这样创造出来的成功才真正属于你自己。
成功者比你更努力
你与成功者相比,缺了些什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你至少缺了“努力”。
很多人都经历过大学生活,年轻人齐聚一堂,青春洋溢,热血沸腾。不过,在同一所大学里,在同样的小环境中,总有些人出类拔萃,他们的青春更飞扬,人生更舒展。他们会获得奖学金,会得到老师的另眼相待,他们可以跟长得漂亮的人谈恋爱,他们会被其他同学“羡慕嫉妒恨”,他们会在重要社团担任重要职位,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类人的生活看起来既精彩又充实,让大部分每天只知道吃饭、上课、睡觉的人艳羡不已。我们羡慕着他们,认为那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仔细想想,我们不禁发出疑问,自己和他们身处同一学校,享受的是同样的师资力量,吃的是同样的饭,为何差距就那么大呢?
其实,只要你肯认真观察一下,并不难发现原因。原来,在我们睡觉时,他们正在自习室学习;在我们玩游戏时,他们正来回奔波着为老师帮忙;在我们上课和朋友聊天儿时,他们正在安静地听课和记笔记……每天除了睡觉,他们永远保持着饱满的精神,随时随地准备充实自己的头脑,积累自己的力量。
为何他们比我们优秀?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无论是谁都不得不承认,有一个因素毋庸置疑,那就是——因为他们更努力。
王小波和张军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因为工作不好找,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一起来到一家工厂当工人。因为只是普通的工人,薪水自然不高,这让张军非常不满,每天都向王小波抱怨,自己堂堂大学生,只能干这种工作,挣这么点儿钱。每当这时,王小波只是笑笑,并不说什么。
与张军相反,王小波在工作中十分卖力,有的老员工笑话他:“怎么刚进厂就着急表现啊?要表现也应该到车间主任跟前表现去,自己一个人也在那儿卖力地干,这不是傻吗?”
不管别人说什么,王小波都不理会,他每天依旧忙得脚不沾地,似乎总有很多活要干。至于张军,除了每天抱怨外,就是和同事们在工作时间侃大山。第二天就要交给主任的工作,他往往得拖好几天才能完成。
进厂一年后,王小波和车间主任熟识了,知道他毕业于名牌大学,计算机和英语都很厉害,每个月的收入是他的五六倍。了解了这些情况的王小波有点儿心动,他心里想:“我也是大学毕业的,不过英语和计算机都不算太好,大学里不过是学了个皮毛。但毕竟有个皮毛,学起来应该不费劲儿,现在没有那么多活,不如我自己学学吧。”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王小波报了个电脑培训班。原本,他要拉张军一起去,但张军却说:“咋的?你上大学时还没学够啊,再说,现在每个月就那么点儿工资,哪儿有闲钱学这个。”于是,王小波只好自己去。
因为大学时已经学过office办公常用的软件,所以王小波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就重新熟练了起来,然后,他又在培训班上学了数据库管理和c语言。王小波非常勤奋好学,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即便早已下课,他也会跑到培训班去问老师。
平时工作不忙时,他就会拿本《c语言入门教程》在车间看。有一回恰好被车间主任看到,主任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后来有一次,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说:“你也是大学毕业的,我前一阵看你在学计算机,我这儿正好有点儿活,你帮我把这些报表用电脑做一下吧。”凭借之前学习的知识,王小波很快就按主任的要求完成了任务,让主任非常满意。
从那以后,只要有这样的活,主任就会交给王小波来完成。张军见此情景向他抱怨道:“你可真幸运,隔三岔五就能去主任办公室坐着,哪儿像我,天天在车间出大力。”
再后来,王小波从车间直接被调到了厂院办公室,专门给主任做助手。主任也十分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会主动教给他很多东西。后来,主任被提拔到总厂,临走之前,直接向总厂推荐了王小波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就这样,王小波从一名流水线工人当上了车间主任,随后凭借自己的勤勉好学,一路高升。
至于张军,依旧在车间里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张军和王小波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进入工厂后承担的也是同样的工作,但因为一个懒散怠惰,一个勤奋刻苦,最后的发展竟然天壤之别。
在平时的工作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人,明明比你入职得晚,却比你提升得快。此时,你是否也暗自疑惑,搞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其实,答案很简单,同样的环境,你不如别人,不过是因为你没有人家努力罢了。
别人工作时,你在和同事闲聊;别人虚心向老板求教时,你在刷朋友圈;别人认真阅读专业书籍时,你在睡觉。你不如别人,这不是应该的嘛。你自己无法做到勤奋刻苦,还妄图像他人那样出类拔萃,这不是做梦是什么?
也许你还在期待哪一天,天上掉馅儿饼,没准儿自己摇身一变就成了杰出人士。还是趁早打消这种念头吧,世上的人那么多,就算上帝有那闲工夫,这种好运也不一定会落在你的头上。所以要想成功,除了积极努力地去奋斗外,你别无选择。
不付出,无收获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说过:“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地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都想有所获得,但我们有没有付出的情操?”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要想得到收获,我们必须先学会付出。
付出和收获犹如播种和丰收,只有先播种,才有丰收的可能,同样,只有先付出才会有收获。其实,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明白的却没有几个。
有个年轻人想在自己家所在的街道上开一家商店,因为没有太大把握,他打算先征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他向父亲问道:“我打算在街上开一家商店,在这之前,我该做哪些准备?”
父亲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你是想挣大钱还是小钱呢?这两种选择需要你做的准备可不一样。”
儿子答:“我当然是想挣大钱了,那我需要做何准备呢?”
父亲接着说道:“这很简单,如果你想挣大钱,那就先去为街上的邻居们做点儿事吧。”
“我应该做点儿什么?”
“能做的事很多,例如打扫打扫街上的落叶,帮一些家庭解决一些小困难,帮邮差送送信……”
“可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我只是想开个商店,做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意兴隆,这些事肯定能给你帮上大忙。”
对于父亲的话,年轻人并不是很能理解,不过最后他还是打算按父亲的吩咐去做。每天早上,他都会起来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谁家有个小困难,需要照看一下老人或孩子的,他更是义不容辞。没过多久,这位年轻人的大名就传遍了整个街道。
半年后,年轻人的商店在街道上开张,生意异常火爆,就连一些不住在这条街道上的老人都主动跑到他的商店里买东西。这让年轻人非常疑惑,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向一位老人问道:“你并不住在这条街道,你家门口应该也有商店,怎么还非得跑到这么远的地方买东西呢?”
老人笑着回答说:“我们都愿意来你的店里买东西,因为你是个好人,卖的东西我们放心。”
听了老人的回答,年轻人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初的用意。从那以后,他依然会主动去帮助大家,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都会慷慨相助。一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全城,来他店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每天坚持去打扫街道,帮助大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位年轻人做到了,正是因为他先付出了努力,所以最后才收获了大家的信赖。
无论是谁,想要收获丰硕的成果,都必须先付出辛勤的劳动,这世上从来不存在什么不劳而获。每一个成大事者,无不是勤奋的人。安徒生原本是一位鞋匠的儿子,因为勤奋,最后成了童话大王;爱因斯坦幼时智力发育缓慢,因为勤奋,最后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霍金先天残疾,饱受病痛折磨,因为勤奋,最后依然成为中外闻名的科学家……古今中外,最后有所成就的人,都曾在之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10年,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小时候,华罗庚一家的生活很拮据,父亲仅靠一家杂货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小小的华罗庚经常吃不饱。
上初中后,华罗庚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聪明机灵很受老师王维克的喜欢。因此,王维克经常单独辅导他,并找来一些难题让他做。不过可惜的是,初中毕业后,家里已经无力供华罗庚读书,迫不得已之下,他只好辍学。
辍学后,华罗庚开始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但小小的柜台并没有阻隔他对数学的热爱,他依然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数学。王维克老师还特意借给他三本教材,代数、几何和微积分各一本。
18岁那年,华罗庚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在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同时兼管学校事务。那段时间,华罗庚过得十分辛苦,白天,他要处理学校繁杂的事务;晚上,他要去帮父亲照料杂货店;晚上8点以后,回到家的他还要清理小店账目;在这之后,他才有时间钻研数学,因此常常忙到深夜。没过多久,华罗庚不幸染上了正在流行的伤寒,在床上待了半年多,虽然最后病好了,但他却因左腿弯曲变形而成了残疾人。
然而,即便境况如此糟糕,华罗庚依旧刻苦地自学,他通过各种途径阅读大量书籍,并敢于挑战权威。19岁时,他偶然看到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并在其中找到了错误。于是,他将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名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的文章,并于第二年在上海《科学》杂志上以“金坛人”之名发表。
后来,他又以此名在数学论坛上发表过几篇数学论文,很快就吸引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关注。在熊庆来眼里,这位“金坛人”是个数学奇才。后来,当他得知此人只有初中文化时,感到非常震惊。他诚挚地向华罗庚发出邀请,希望他来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华罗庚欣然前往,通过不断地努力,在清华大学自学了英语和德语。
24岁时,他写的数学论文采用的全部都是英语;25岁时,他的论文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关注;28岁时,他成为西南联大教授,并在熊庆来的推荐下,得以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后来,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果断抛弃国外优越的环境,重新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1983年,重游美国的华罗庚接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这是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一荣誉授予一位中国科学家。
无数个日夜,华罗庚都在挑灯夜读,他所有的知识都是靠自学得来的。正是因为他能如此这般付出,所以最后才有了这么丰硕的收获。
付出和收获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但不管怎么说,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付出总是在收获之前。当我们无法对结果进行预测时,最该做的不是颓然地放弃,而是应该更加倍地努力。因为只要我们开始努力,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天长日久,总有收获的一天。
要想活得像样,不吃苦是不行的
有两块大石被雕刻家选中,要把它们雕刻成佛像。
雕刻家先从一块石头上下手,谁知刚刻了没几下,这块石头就大叫起来:“哎呀!快住手,你弄疼我了。”
雕刻家只好安慰它说:“忍忍吧,如果忍过去了,你就是佛像了,能受万人敬仰。”
石头听了答道:“那好吧,我就再忍忍。”可是没忍多久,石头又开始不停地大叫。
于是,雕刻家只好暂时放弃它,对第二块石头雕刻起来。无论雕刻家怎样下刀,第二块石头都一声不吭。雕刻家聚精会神,越雕越有感觉。
第二块石头不但不喊疼,甚至还在暗暗期待自己成为佛像的一天。
就这样过了半年,经过了不知多少刀的雕琢,第二块石头终于变成了庄严的佛像,被僧侣们供奉在大殿中,每日接受万人的膜拜。
至于第一块石头,则被彻底打碎,变成了铺路的石子,每天供人践踏。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世上的事向来如此,一味地怕吃苦,图享受,最后只能一事无成。我们可以看看身边那些有所成就的人,哪一个是在安逸中得到的成功?
无论是谁,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经受比别人更多的痛苦。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虽然很优秀,要学历有学历,要形象有形象,但最后依然有可能湮没无闻,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身上缺少了一种吃苦耐劳的品质。
韦文军是深圳装修装饰行业的传奇人物,他一手创办了家天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年纯盈利就超过了百万。
他传奇般的发家史被很多同行所议论,面对大家的各种猜测,韦文军一边握着早已习惯的烟斗吞云吐雾,一边向别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刚从大学毕业时,韦文军着实吃了不少苦。那时他去一家公司应聘,这家公司主要从事的是装修设计,在当地非常有名。他拿着自己的简历和设计作品紧张地敲开了公司老板的门,结果老板一听说他刚毕业,一点儿经验都没有,直接拒绝了他。
然而即便如此,韦文军却没有放弃希望。他拿着简历回到老板跟前,一个劲儿地恳求老板,希望给他一个机会,并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示给他看。老板扫了几眼,觉得还有点儿意思,但还是对他说:“不行,现在都是用电脑办公,谁还用图纸啊!”
韦文军一听,一个劲儿说自己会电脑,还说只要让他留下,哪怕先当个试用工也行。老板被他的真诚感动,同意先试用他几天。
然而,才过了两天,老板就找到了他,生气地要求他立即离开公司。原来,他根本不会什么电脑,只是懂一些皮毛罢了,而且公司的快节奏他也根本适应不了,公司显然不需要这样的人。
可是,不管老板怎么催促他离开,韦文军都无动于衷,非要留在公司。还说,他就是想学电脑,只要管他吃住,他不要任何报酬。最后老板没办法,只好说:“如果你非得留下,那每天打扫公司厕所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老板的原意是以此来逼迫他离开,但没想到的是,韦文军竟然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要抽时间去打扫公司的厕所,甚至连女厕所都归他清理。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学习怎样使用电脑,别人中午吃饭时他在学,别人晚上下班回家睡觉时,他还在学。
可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别人的另眼相看,反而因为打扫厕所的工作,被很多人看不起。
有一次,他坐在一位女同事后面,仔细学习人家怎么操作电脑,结果没想到,没过多久,那位女同事竟然站起来,当着全公司员工的面儿对他说:“你能不能离我远点儿,你身上垃圾的馊味都快把我熏吐了,你自己就没感觉吗?”韦文军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就默默地走开了。
靠着这种类似于偷师的方法,韦文军的电脑技术学得差不多了。这时,他又觉得自己对建筑领域了解得太少,更别提装修设计了。所以,他打算去“赖着”总工程师,能学一点儿是一点儿。
刚开始,总工程师很讨厌他,谁也不想天天走到哪儿都跟着一个扫厕所的人。甚至会故意嘲讽地问:“刷完马桶你洗手了吗?”每当这时,韦文军就嬉皮笑脸地答:“洗了,洗了。”
为了拉近和总工程师的关系,他想了各种办法,最后总算心想事成,被他执着精神感动的总工程师同意他跟着自己学习。
韦文军就这样学会了电脑和建筑,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他的勤奋好学也终于感动老板,让他成了公司一名正式的设计师。
不过他的努力并没有到此为止,为了学到更多知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后来,随着能力的提升,他不断被提拔,从设计师升为设计主管,最后直接当上了艺术总监。
两年后,韦文军终于用自己攒下的50万元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公司,这就是家天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这间公司的成功无疑证明了韦文军吃的苦并没有白费。
后来,每当他回忆自己这段艰苦奋斗的经历,都会毫不避讳地笑着说:“其实我是刷马桶出身的。”
很多成功都来源于曾经流过的泪水、下过的苦功。其实,我们的梦想犹如埋在土里的种子,只有经过不断地辛勤灌溉,它才有发芽长大的一天。
也许现在,我们被人羞辱、受人排挤、无法获得他人的尊重,我们的努力迟迟没有结果。如果你因此就觉得气愤万分,选择了放弃,那你就永远等不到梦想发芽结果的一天。
千万不要着急,忍住一时的痛苦和愤懑,是为了以后告诉那些曾经看不起你的人“我能行”。
在还没有成为蝴蝶之前,蝴蝶的幼虫被严实地包裹在茧中。当它们长出翅膀,生命发生质的变化时,必须从茧上一个极其狭小的通道穿过去。这对脆弱的它们来说,犹如经历一场生死考验。
有个小男孩无意中发现一只茧,里面的蝴蝶刚长出翅膀,正在用力向外挣扎。它的身躯是那么柔弱,它的肢体是那么纤细。男孩在旁边紧张地观察着,生怕它渡不过这道难关。蝴蝶不停地挣扎扭动,但无论它怎么折腾,翅膀还是被裹在茧里出不来。
男孩在一边焦急地等着,忽然想到一个好办法。他转身跑回屋里拿出一个小刀,小心翼翼地将茧上的通道弄大了一些。看着蝴蝶的翅膀一下子从茧中挣脱出来,男孩高兴极了。
然而,蝴蝶出来后,并没能张开自己的翅膀,它只是拖着翅膀在地上爬行。男孩这时才发现,这只蝴蝶飞不起来了。
不明原因的男孩跑回家问爸爸,为什么蝴蝶飞不起来呢?爸爸告诉他,那个狭小的通道是帮助蝴蝶两翼成长的关键,在从那穿过去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蛹才能将血液输送到两翼上去。只有等到两翼都充血时,蝴蝶才能真正飞起来。现在,通道变大了,挤压力不够,两翼没有血液输送,自然飞不起来。
我们的人生和一场“蝶变”没什么区别,都需要艰难的淬炼,最后才能破茧成蝶。
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会经历很多苦难,正是这些苦难坚实了我们的翅膀,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让我们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真的有捷径吗?
小时候听《西游记》的故事,心中十分好奇,唐僧的三个徒弟既然都会法术,为何不直接把唐僧带到西天呢?要知道九九八十一难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不小心唐僧就成了妖怪们的腹中餐。后来长大一些的我终于明白,原来要想取得真经,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儿地走过去,不能走捷径。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幅漫画,描绘的是这样的场景:
一堆人在向前行进,每个人的肩上都扛着一个大大的十字架,这使他们的脚步看起来沉重而艰难。
走着走着,突然有个人停了下来,他看着自己的十字架想:“怎么能让自己轻松一点儿呢?”沉思良久,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拿出电锯,将十字架锯掉了一块。
少了一块的十字架果然轻松很多,这个人的脚步也加快了。
又走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再次感觉到了肩头的沉重,于是,他停下脚步,拿出锯子,把十字架又锯掉了一块。
这次,十字架变得更轻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就能扛起它。看着身边那些被沉重的十字架压弯了腰的人,他不禁得意地哼起歌来。由于肩上的负担变小了,他的脚步更快了,没过多久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走着走着,突然一个沟壑出现在他面前,又深又长,上面也没有桥能通过。这可怎么办呢?他左思右想,始终没有好办法。
这时,落后于他的那些人慢慢赶了上来,他们看着面前的沟壑,果断地放下自己的十字架,把它当作桥,从沟壑上走了过去。这个人想要如法炮制,但可惜的是,他的十字架已经太短了,根本无法够到沟壑的对岸。
就这样,他不得不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在沟壑前悔恨地看着他人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每个人都想追求成功,都想走最少的路最快到达顶峰。然而,生活中很多事并不能如人所愿,有时候,越是着急走近路,越是容易在路途中遇到阻碍。
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周围,是不是总有一些人企图走捷径。例如在工作中,有些人不想着怎么认真努力地完成工作,反而整天跟在老板后面端茶送水,一旦老板有什么风吹草动,他绝对第一个冲过去献殷勤。这样的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引起老板的注意,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
这样的人聪明吗?其实这种人最笨。因为即便你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职位,依旧很难得到别人的真正认可,也很难获得下属的尊重。不是靠自己能力得来的职位并不牢靠,说不定哪一天,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你就会暴露自己的无能。
依靠偷奸耍滑、投机取巧而得来的成功,永远不可能长久,因为它并没有坚实的基础。只有脚踏实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这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办法。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曾在巴黎学习时装设计,这座被誉为“世界时装之都”的城市教会了他很多东西。在自以为学成之后,他回到自己的祖国意大利,在罗马开了一家时装店。然而,开业的第一年,店铺生意并不好。
看着惨淡的生意,瓦伦蒂诺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了?想来想去,最后觉得还是自己的技艺问题,看来要想让生意好起来,必须脚踏实地地提高自己的技艺。别人也许会因为你是从时装之都回来的高看你一眼,但如果你自己没有实力,大家还是不会买账。
于是,从那天开始,瓦伦蒂诺开始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技艺,他利用一切机会向他人学习。无论是有名的服装大师,还是街头裁缝,只要他觉得对方有值得他学习的地方,他就会不顾一切地追问学习。就算只是一个打蝴蝶结的手势,只要他觉得优雅好看,都会记在心里仔细揣摩。
8年后,他的技艺越发精湛,声名不断散播,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请他设计服装。再后来,他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服装品牌已经成了很多大牌明星、达官贵人的宠儿,他被公认为“高档时装之王”。他创建的“华伦天奴”更是成为全球高级定制和高级成衣顶级的奢侈品品牌。
人生的每一点儿进步,每一次成功,并不是靠捷径就能获得的。将梦想变成现实的道路是一个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拼搏的过程。
爱默生曾告诫我们:“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
懒惰会蚕食你的人生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想要开始某项工作时,总会找一些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放松一下。
例如,前一天晚上,你为明天的工作定好了闹钟。可是,当第二天闹钟响起时,你却贪恋被窝的温暖,心里不停地想着:“再躺一小会儿就起来,就一小会儿。”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过去了,直到惊觉快迟到了,你才会手忙脚乱地爬起来。我想这种经历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有惰性。
有时,我们会将自己的惰性伪装成一种高效率的方式。例如,当我们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时,如果有人问:“你怎么还不快做呢?要不然就来不及了。”我们就会说:“没问题的,我的实力就是在最后一刻才能激发出来的。拖到最后,我才能保证自己很快就会完成。”
有时,我们还会将自己的懒惰伪装成不可更改的现实。例如当别人质疑我们懒惰时,我们会说:“我父母也这样,我这是天生的,怨不得我。”或者在某项工作没有按时完成时狡辩说:“我根本不擅长这种工作,如果是我擅长的,我肯定早就完成了。”
有时,我们还会将自己的懒惰归咎于外部的环境。例如在犹豫要不要做这件事时,我们会想:“还是算了,我们要学会享受短暂的人生,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
其实,这种种伪装不过是我们给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罢了。如果最后还是没能让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就会宽慰自己说:“我下次一定能提前干完。”但到头来,下次往往还是如此。
有一个商人需要运送一批货物,他让仆人牵来两匹马,它们身后各拉着一辆马车。货物被搬到两辆马车上,商人和仆人各赶着一辆前行。
商人赶着的那辆走在前面,马儿很努力,所以商人赶得很轻松。仆人赶着另一辆走在后面,不知怎么回事,离商人越来越远。当商人发现这一情况后,赶紧停下来等着仆人。待仆人赶上来后,商人询问原因,仆人说后面这匹马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怎么赶也走不快。
为了不耽误交货的时间,商人只好说,这样吧,你把你那匹马上的货物挪到我这辆马车上。于是,仆人将第二辆马车的货物都挪到了第一辆马车上。等到货物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拉着空的车轻快地走到前面那匹马跟前说:“你看看你,真是傻子,越是卖力干得越多,哪儿像我现在这样轻轻松松的。”前面那匹马看了看它,什么都没说,依旧卖力地前行。
到了目的地后,商人如期将货物交给了买家。他和仆人赶着空车返回,到家后,商人对仆人吩咐道:“既然一辆马车就能拉动所有货物,那我还养两匹马干什么呢?不如用所有饲料好好喂养能干的这匹,把没用的那匹杀掉吧,最起码还能得到一张皮。”那匹总是偷懒的马就这样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而商人家的墙壁上多了张马皮。
一个懒惰的人很难专心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会像例子中的第二匹马一样,总是想在工作中偷奸耍滑,这种人表面看着精明,可一旦被老板发现,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危险。
一个懒惰的人还很容易生出抱怨,因为他们往往只看到别人取得的成绩,却不关注别人付出的努力。每当看到别人升职、加薪,他们不会反省自身,反而会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懒惰的人永远都不明白,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先付出努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懒惰心,但这并非是不能克服的毛病,实际上,只要我们每天保持勤奋,努力多做一点儿,懒惰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阿尔伯特·哈伯特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他当过清洁工,也做过家教,当过收银员,也推销过字典。这些工作虽然挣得不多,但好在工作简单,根本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就能完成。
哈伯特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这种观点在他到一家商店里当出纳时发生了改变。
在当上出纳不久后,有一次,他十分轻松地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然后就靠在柜台旁和同事闲聊。这时,老板走到他面前示意他跟着自己,紧接着老板就来到货架上,开始整理其货架上的商品,随后又将柜台和购物车里客人不要的东西放回了原处,将柜台上清理得非常干净。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哈伯特的观点,他突然意识到,原来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应该多做一些。即便老板并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他自己也应该主动去做。从那以后,哈伯特将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奉为自己行事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他都会主动多做一点儿。
最后,这种态度果然让他变得更加优秀,他还自己写了一本书《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非常畅销,印数高达4000万册,创造了一个作家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量的历史纪录。在之后的80年间,这本书被翻译成很多种文字,被很多国家的企业、军队赠送给自己的职员和士兵,作为培养职员和士兵敬业守则的必读之物。
懒惰是一种习惯,勤奋同样是一种习惯,既然都是习惯,为何不选择后者呢?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每次积极主动地多做一点儿,也就相当于每次都超越别人一点儿,时间一长,积少成多,我们就会比别人离成功更近一点儿。
勤奋,不仅仅是拼体力
“充分思考每一个问题,这正是我们缺少的。我们必须明白,只有依靠思考,我们才能赚到薪水。”这话出自ibm的创始人沃森之口。从那以后,一块写着“想”字的金属牌出现在了ibm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桌子上。
所谓的“想”指的就是积极的思考,这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即便很勤奋,但如果仅限于傻干,仅限于卖苦力,而不善于思考,不在精神上勤奋,依然很难取得进步。很多时候,大家一起工作、学习,最大的差距并不在于彼此的智商或者勤奋程度,而在于谁更善于思考,使“身”的勤奋与“心”的勤奋完美结合。
从前有一位画家,他最擅长的是画猫,他笔下的猫栩栩如生,老鼠见了都要绕着走。所以,很多人为了防鼠就故意将他的画买回去挂在墙上,画家也因此得到了“猫王”的美誉。
画家一生收了两个徒弟,跟了他很多年,学会了他全部的画猫技巧。有一天,他将二徒弟叫到跟前说道:“你出师了,我已经没什么可教你的了,在很多方面,你甚至已经超过了我,现在就回家去吧。”二徒弟虽然不舍师父,但无奈画家态度坚决,只好含泪拜别师父回家去了。
大徒弟知道此事后,立即跑到画家面前问:“师父,为什么师弟先出师了?明明是我先来的,我可比他早学了半年的画呢,现在是不是我也能出师了?”听了大徒弟的问话,画家严肃地答道:“恐怕还不行,虽然你比他学画的时间长,但依我看,你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出师了。”
徒弟听后大惊失色,忙问师父这是为什么。师父接着说道:“虽然你平时练画很刻苦,基本功也很扎实。但你却只知道模仿他人,不善于自己思考,所以你的画没有丝毫创新。可你师弟在画画时,非常善于用脑,画出的猫形态各异,灵动异常。两相比较之下,你显然不如你师弟,我又怎么敢让你出师呢?”听了师父的话,大徒弟非常不服气,生气地走了。
几年后,二徒弟已经远超师父,成了远近闻名的“猫神”,而大徒弟的画在市场上却少有人问津。
大徒弟虽然比二徒弟学画的时间长,平时练习也很刻苦,但因为不善于动脑,最后取得的成就远不如二徒弟。
如果我们善于思考,思想就不会僵化,工作中也会有创新;如果我们善于思考,就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避免出现“学而无用”的情况;如果我们善于思考,就能明了自身的短处,抓住方向积极地去弥补;如果我们善于思考,就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我们善于思考,就能避免整天“瞎忙”,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无意义的努力上。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问题,此时,迎难而上努力解决,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有时一味地向前猛冲很可能是白费劲儿,反倒不如停下来仔细想想,没准儿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国王想要一顶纯金的王冠,于是,便命令工匠去打造。工匠打好后献给国王,但国王却怀疑王冠上的金子有一部分被工匠偷换掉了。于是,他招来阿基米德,命令他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检测出王冠是否真是由纯金打造的。这个问题让阿基米德一筹莫展,对这王冠苦苦想了好几天。后来有一天,他去浴室泡澡,刚迈进浴桶中,里面的一些水就溢了出来。这样的情景给了阿基米德很大灵感,他稍一思索,终于找到了鉴定王冠的方法。
他先准备好一个容器,并在里面装满了水。然后拿出一块金子和同样重量的一块银子,并将它们分别放入水中。结果发现,与金块相比,银块排出的水更多。于是,他又拿出一块和王冠同样重的金块放入水中,并将排出的水量计算出来。然后,又把王冠放入水中,将排出的水量和之前的进行对比,发现王冠排出的水量明显更多。由此可见,这顶王冠并非由纯金打造,里面果然掺杂了银子。阿基米德将此消息告知国王,狡猾的工匠得到了应有的处罚。而且因为这个发现,在进一步的研究下,诞生了阿基米德定律。这一定律是现今流体力学最重要的基石。
思考是一种力量,虽然这种力量无声无息,却能推动着你勇敢前行。19世纪著名的美国诗人洛威尔曾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我国古语有云:“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积极主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