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激战后的热议
作者:
光照929 更新:2022-09-10 22:02 字数:2757
安排好防御事宜,朱明又将格伦、列尔斯和所有军校生召集来,在一个大宅院中的露天场地上,在四周点上一圈的灯光,对今天的战斗展开点评和总结。
朱明很明白自己虽然是穿越人,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了几百年的见识,但他是人,不是神,他没有上过军校,不知道军校的系统课程内容,甚至连个大学文凭都通过自学考试得到的,好在他在企业里做过培训,知道怎么培训,知道什么是案例教学,于是除了平日教授一些明代流行的兵书《孙子兵法》、《武备志》、《纪效新书》和朱明自编的各种操典教范之外,将那些案例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之类的现代培训方法搬到他的军校教育中来。
那些军校生都参加了今日白天的战斗,很多人还是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战斗,对此印象深刻,今日的实战经历是一个难得的案例,朱明当然不会放过,按第二期军校生六百多人的人数,应该分几个或十几个分会场,但他朱明分身乏术,教官也不足,只能集中在一起搞大班多人数讨论。
“现在我们就今天白天的战斗得失做个讨论!还是与平时一样,大家来个头脑风暴,不拘一格地发言吧!”像往常的讨论会一样,朱明作了一个简单的开始发言后,便把控制讨论会的进程交给主持人,便找了地方坐下。他打算让军校生们自由讨论,必要时,他才和教官格伦、列尔斯予以点评和总结。
每次讨论会,朱明都会在军校生中选出一个主持人和四个笔记员,主持人负责维护讨论会的秩序,笔记员则记录所有人的发言,并在会后整理好笔记,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个军校生。
朱明刚说完,便有一片人手举起来,其中一人获得主持人同意后站起来。按平时朱明的要求,现在已形成习惯,那些军校生们也不搞些形式上的恭敬客套废话,站起来就发言,为了场中几百人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很大:“……我先来个抛砖引玉吧!我觉得今日之战斗胜利,最关键的是先实施了步兵对骑兵的五号预案,引诱敌人数千骑兵毫无戒备地冲阵,然后再用一号预案猛烈痛击,遂有这场胜利。”
这个军校生刚说完坐下,便又有一人站起来说:“除了诱敌非常成功之外,我军的阵地构筑非常得好,有纠马绳、铁蒺藜、陷马井、壕沟、鹿砦、木排栅、胸墙等布置,就算我军火力一时不足,闯军骑兵也难于冲进来,就算排开重重阻拦进来,我军阵内还有严阵以待的刀斧手,只要其马速一慢,那只是刀斧手们待宰的菜……”
“其实,我倒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我军士兵训练有素,对闯军骑兵猛烈冲锋毫不为之所动,如果换成别的官兵,缺少训练,胆子更是小,只怕将官有再好的计谋、阵地布设的再巧妙,到头来还不过是死路一条!因此,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训练,我觉得无论战场上出现什么情况,都只能是败亡一途了!”
朱明稍微皱了一下眉头,总结好的经验是必须的,但不能老是说自己厉害的一面,遗漏和不足的教训也要吸取的,他期待有人指出此战的不足。
这些军校生大多是十七八岁到二十左右的年龄,正当青春年少,思想非常活跃,发言非常积极,每个人发言后,都有一堆人举手争下一次的发言机会,主持人可能是变变口味,这次将发言机会让给了一个年龄似乎至少有三十岁的老兵,在灯光下,只见他的胡子头发似乎已有了斑斑点点的花白,脸上有两三道伤痕,显然这是一个饱经战阵的老兵。他一站起来,似乎对前面几个年龄较轻的同学发言有些不以为然:“哼!俺韩德成是老兵,在军校中学读书写字比不过诸位,更不善于说话,但俺知道,今天碰到的闯军根本算不上精锐骑兵,就那两三千人杂碎,不管让他怎么冲,都难于冲进来的,诸位想想如果是两三千关宁铁骑,或者是两三千鞑虏来冲阵,结果会怎么样?如果万一被鞑虏冲进阵内后,我们该怎么办?刀斧手如何冲上肉搏死战堵住缺口?铳炮兵如何后退继续打击鞑虏后继人骑?什么时候才能动用队长……校长常说的预备队?这可需要制定怎样的预案去应对?俺是想到了这些问题,但也苦于没破解的办法,诸位能不能那个……那个集思广益一下。”
自称老兵的韩德成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后,说罢便一屁股坐下,静待其他人发言。场中先是静默了一会儿,接着便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惹得主持人接连几次拍桌子,提醒大家要遵守纪律,有话要拿出来说,不要在场下私议。
过了好一阵才有人举手要求发言。
在韩德成发言时,朱明投去欣赏的目光,韩德成发言后,他也一直没作声,而是微笑着看着场中诸人的表现。未闻胜先言败,朱明自问自己并不是神仙,他需要群策群力将战争中的各种问题尽量想到想透想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朱明定睛一看,站起来发言的人正是黄泰山,几个月时间,在充足的营养补充下,他又长高了一些,几个月的军校学习,令他成熟了很多,只听到他说道:“大家都知道,在野外的战场上,步兵阵势被马兵冲散,便只有死路一条了,如果到了韩德成所说的这种时候,唯有死战而已,难道还有什么退路可走? 当然,在发生这种情况之前,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例如强化对步兵士卒对抗骑兵的训练,各级官佐必须向自己的所属的士兵说明,一旦步兵阵地被骑兵冲开冲散将非常危险,没有人能幸免被骑兵屠杀的道理,所有人必须齐心协力不让步兵阵地被骑兵冲开……”
黄泰山之后,又一人站起来发言,似乎他读的史书比较多,他认为:“编观史书,步兵对骑兵,只能是防守,就是打退了骑兵的冲击,也不能完全击败骑兵,《史记》称李陵振臂一呼就能以五千步兵抗着十万匈奴骑兵,但到头来还只能兵败投敌,到了宋代,因为丢失了燕云蓄马之地,有宋一代只能被契丹、女真、蒙古等鞑子的骑兵压着打,一直到崖山灭亡。……要想打败进而歼灭骑兵的只要骑兵,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才能不惧什么闯军、鞑虏的骑兵冲击……”
“古代是没有火铳的,发明火铳后,先是火绳铳,然后是燧发铳,燧发铳的射速比火绳铳的射速要快很多……依我看,铳械是在一点点进步的,能否让匠人发明打制射速更快的火铳,那样的话,不管是闯军还是满清鞑虏的骑兵哪还能冲进咱的步兵阵中?如果旅顺军士兵普遍装备了这样的火铳,不会惧怕任何骑兵!”针对韩德成的两人发言后,又一位年轻的军校生站起来发言,很显然,他可能见过朱明等人手中枪械神奇的射速,很自然地想到是否通过提升火铳射速来阻挡骑兵的。
军校生争夺发言机会非常踊跃,人人都争着发言,一直深夜,朱明考虑明日可能就会再次发生战斗,在很多人还想发言的情况下,站起来作了一个点评总结,要那些想发言没获得发言机会的人,自行用字笔记录下来,交给主持人,由主持人和笔记员整理送审核后再下发全体军校生阅读。
朱明言毕,便宣布散会,要所有人回去休息,积蓄力量准备应对明日的战斗。
会后,在一间宅院的房间中,警卫人员找到一张还能用的木床,并确认安全,朱明便和衣躺下,打算休息,却听到屋外突然一阵人声喧哗,不知是什么情况,急忙弹跳起来,冲出房间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