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孟九嫂
作者:
刹时红瘦 更新:2022-09-17 17:42 字数:2953
孟飞笛的妻子袁氏,与京兆十姓那个“袁”,倒是类同十一娘与太原柳之间关联,只不过太原袁更加不比太原柳,不属太原四姓之一,屈居二流,若论贫富,甚至不如晋阳陈,但要说世望,却也仅次太原四姓。
不过袁氏相貌普通,在闺阁时亦寂寂无名,十一娘因为摸察何君兰时甚至听过一种传言——秋山观主这位情敌,当初原不被孟九郎之母看好,是太原袁厚着脸皮先向太原孟提亲,本是打算让袁氏嫁给个庶子,竟然也被拒绝,若非万秋山自请为妻,闹得太原孟心惊胆战,仓促下定了孟九郎的婚事,袁氏根本不可能高攀。
十一娘虽当时便觉得这说法有待商榷,不过也没有特别关注,今日一见袁氏,才知她相貌果然普通,若不精心妆扮,丢到人群里会被一眼忽视,也似乎不善言谈,笑容一直维持着,但惜字如金。
直到听这一声“哎呀”,纵然敏锐如十一娘,也是此时方才留意见袁氏有一双极其灵动的眼睛。
当了太长摆设,却在气氛如此紧绷时刻,“哎呀”出口的袁氏虽然引得众人注目,却并没有一丝慌乱,就这么带笑说道:“妾身因喜这茶碗,看得入神,竟致险些手滑。”
这明显生硬的转移话题,不知为何,却又让诸多女眷觉得并非刻意。
就连带着袁氏赴请的王夫人都信以为真,为其转圜:“王妃勿怪,九儿就是个痴人,关注事物一贯与常不同。”
王夫人虽然是袁氏世母,却仅有夫家这一层情份,十一娘早前听其将袁氏娘家嫂嫂当众称为如娘时,便觉几分诧异,这时又直接将袁氏称为“九儿”,又以痴人为评,心中更觉讷罕。
王夫人可是太原孟宗妇,纵然孟飞笛深得家族寄望,也不至于在晋王府宴会上如此昵称侄媳,看似没有标榜,实际却显格外亲近,十一娘又见女眷们尽不觉诧异,便知已经习以为常,说明王夫人寻常待这九侄媳就不普通,于是更加留意袁氏,又从她那双眼睛里看出几分不比常人的慧黠来。
固然知道袁氏是为了挽救这场宴会因为毛夫人的愤慨眼看便要败兴的气氛,十一娘却忽而心生考较的念头,不由得也注意起面前的茶碗来。
眼下宴会,主家所用器皿与客人有意区别的现象,其实无非两类,要么便是至高无上的君帝,要么便是自命不凡的暴发户,十一娘既非此两类人,所用茶具自然便与客人相同,皆为青釉素底碗,描画出兰草,虽说素雅不俗,倒也不值珍奇,她便问道:“未知这茶具因何引得娘子入神?”
周瓷自文宗以来,烧制渐臻成熟,尤其是青白二色瓷器,以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各大贵族品茶,皆喜用瓷具,十一娘用来宴客这套茶具,虽也是产自湖田窑的精品,但她自认为还不至于引起贵妇们的惊奇,很是好奇袁氏会有什么说法。
“此套茶具为湖田窑烧制青釉素底碗,商市上并不罕见贩售,只妾身细细一看,却发觉瓷碗上描画图样,似乎是临摩王妃之笔法,虽说也想到是王妃特意定制,只不过妾身历来仰慕王妃书画,这一看便就入神了。”
十一娘听了这话,再细细一看,竟然也才发觉那兰草果然是源于自己的笔法。
碧奴便笑着说道:“这套茶具原为王妃妆奁之一,当年娘子准备时,特意寻了王妃所画稿样,遣人带去湖田窑定制,袁娘子真真好眼光。”
十一娘当年长居宫禁,对于嫁妆的事还真不怎么了解,都是交给碧奴打点,就连今日这场宴会,用何器物准备什么酒肴,其实她也没有时间过问,更不知道萧氏当年为她准备的嫁妆,原来细致到这样程度,刚才经袁氏点明,她甚至还觉诧异,因在她印象中,仿佛并没有特意交待碧奴往湖田窑定制茶具。
袁氏笑着一欠身:“妾身惭愧,因才疏学浅,更不谙政务律法,寻常只醉心于书法画艺,早前听着各位夫人争论,自觉难以判断是非公道,不由便跑了神,险些闹出笑话来,不瞒王妃,妾身格外好奇稍候盛装肴馔之器用,是否上头亦有描画,那描画又是否亦为王妃笔法。”
这话,便是说毛夫人挑发的那场争论,简直就是无理取闹,根本不值得用心听辩,颇带讥讽,若是不谙政务律法,便不该指手画脚。
太原孟今日两位女眷,王夫人与袁氏,的确已然旗帜鲜明。
如娘这时也笑道:“阿九这话可就不实了,王妃有所不知,妾身这小姑,除书画二艺以外,更好美食,她定是嘴馋了,迫不及待要一饱口福。”
十一娘固然能够理解太原甄的愤怒心情,然而也明白这时无法将毛维定罪,甄守律有惊无险平安归来已为大幸,而今日这场宴会,也达到了她警告毛维、提醒诸贵堤防暗算的主要目的,要是闹得不欢而散,也是主家的不周,故而甚是感激袁氏巧妙救场,当下也笑道:“是我疏忽了,说了这许久,竟错过开宴时辰,让大家忍饥挨饿。”
碧奴与阿禄听了这话,连忙张罗开呈上佳肴美酒,徐夫人妯娌也没再与毛夫人针锋相对,气氛又忽而轻松愉悦,就像那场争执并未发生。
唯有毛夫人与陈氏,食如嚼蜡难以下咽,又不能拂袖而去,因为如此一来,非但是输了道理,更加连风度都一齐扫地。
陈氏虽然不知毛维党的死士们经历那番惊心动魄的变故,毛夫人却是听说了大概,直到这时,其实她仍然不信甄守律竟然能够死里逃生,可太原甄既然言之凿凿,总不至于是信口开河,毛夫人心中那煎熬,恨不能立即回去通知丈夫,核实此事真相。
她却不知,毛维这时已然知道了甄守律未死。
因为这位竟然大剌剌前往府衙“投案”,接受薛少尹的询问。
既是已经决定在今日进行逼迫行动,毛维以为大无必要再对太原甄继续监控,耳目撤离,他还是当刘力慌里慌张禀知时,才晓得这件匪夷所思的变故。
“你这话当真?真是甄守律?”得到确定的答案后,毛维亦觉难以置信:“怎么可能?!甄守律跌下断崖,就算未死,怎么可能逃脱巨蛇之口?!”
“大尹,那甄七郎……看上去毫发无伤……”刘力哭丧着脸:“薛少尹下令让卑职审断此案,大尹……如今甄七郎安返,那吴家父子又改了口供,这案子若是庭审,唐迁可毫无胜算呀……”
毛维这时哪里还顾得上唐迁?他立即召来郭居安询问:“据那些死士交待,甄守律断无生机,可这人却毫发无伤出现在晋阳!郭先生,那些死士应是说了谎,难道他们是晋王系间佃?!”
郭居安虽然也极度震惊,但当然不会认可毛维这说法:“大王经过近二十载苦心,不过也只训教出三十余死士,这些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绝无可能背叛大王。”
毛维倒也相信了这说法,他虽然也暗暗培养了一队杀手,但还不够死士的标准,毛维深知调教一个死士的不易,身手倒是其次,首要便是忠诚,而人总有私心,视死如归者极其罕见,故而对死士的控制除了利益,还离不开其余非常手段,死士皆为亡命之徒,他们的身份见不得光,多为死囚,抑或一旦曝光便必死无疑者,而且还不能是孤家寡人,必须有所牵挂,这样才坚决不敢背主。
死士极其珍贵,而这回为杀甄守律,竟然损失十一人——那个被巨蛇吓疯者,已然被郭居安处死,因为他虽然还活着,却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而且神智尽失,很可能成为隐患。
损失不可谓不惨重,而更让郭居安难以接受的是,甄守律竟然毫发未伤的回来晋阳!
“大尹早前便已嘱令城防严察,那么甄守律怎么能够悄无声息回到晋阳城?难道说……难道说前往洛阳者根本不是甄守律,而是另一个与之相貌相同者?”郭居安提出一个可能。
“若真是如此,岂不是太原甄未卜先知,早便堤防咱们要对甄守律动手?”毛维连连摇头,这回,他真是连败于哪步都弄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