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第一招
作者:刹时红瘦      更新:2022-09-17 17:45      字数:3496
  “你说什么?”
  一声喝问下,高玉祥将额头重重叩在砖石上,却只能把噩耗再重复一句:“常美人,常美人……用发上金簪,将贵妃刺伤!”
  “那个贱妇,难道当真疯魔了?!”韦太后大动肝火,几乎又想砸摔陈设泄愤,但考虑到她目前的处境,到底还是喘着粗气遏制了怒火,拳头却牢牢抵在膝案上:“事发经过究竟如何?”
  “贵妃奉太后之令,前往感业寺‘叮嘱’美人,哪知却闻美人质疑……不,是诬赖太后弑君,当时感业寺诸多女尼均在,贵妃只能摒退众人,与美人私话,哪知……众人听见惊呼,入内一见,常美人手持金簪,已经将贵妃刺伤当场,常美人虽喊冤,声称是贵妃意欲行刺,她逼不得已方才反抗,但……并无人证目睹打斗因何而起,感业寺诸多女尼,倒均能证明美人确发大逆不道之辞。”
  “我就不该指望她!”韦太后颓然往后一靠,窝在凭几里,蹙眉闭眼,好一歇都没有办法制怒。
  她是在处置黄皇后的时候才想起常氏来。
  贺烨逼夺皇位,当然会扶柩回京,怎知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时,黄皇后竟然告知似乎有了身孕,太后哪里还敢声张,要知事发突然,她根本来不及将贺洱身边宦官宫人灭口,这些人之前虽则是她心腹,但贺洱甚至能够得知黄皇后与韦家子通奸,太后还哪敢担保这些人忠心不二,要是黄皇后有孕之事败露,无疑递给贺烨一个绝佳的把柄,混淆天家血脉,就算无法将太后处死,也大有借口彻底将她软禁。
  所以太后只能让黄皇后为贺洱殉情,甚至根本没有去证实那“似乎”,这样至少死无对证。
  哪知她那个妹妹韦莲池,疯疯颠颠了一阵,在贺洱死后却突然精神一振,被刺激得意识清明起来,与她消除嫌隙握手言和,却提出贺洱无嗣,就算贺烨继位,难道不应为贺洱过继嗣子?贺烨嫡长子贺信,正该为大行皇帝捧灵,执孝子之礼。
  这提议看似荒谬,却让韦太后灵机一动。
  贺烨名义上算是贺洱兄长,但贺洱为君,先君宴驾,因无子嗣才立贺烨为帝,但为恤先君亡灵,贺烨择一子嗣过继并非有违礼法,贺烨如今只有一个嫡长子,就是贺信!
  此时的韦太后已经开始怀疑十一娘早便背叛,如果将十一娘所生长子过继贺洱名下,贺烨当然会对贺信以及京兆柳心生戒备,虽然一时之间无法让贺信将贺烨取而代之,但只要埋下这个火种,再经煽动,将来至少能使贺烨与十一娘帝后离心,埋伏下政变的祸患。
  不过韦太后虽然动心,但她这时已经被夺权柄,没法授意谢饶平等宰相提议,小韦氏更没资格提谏,她自己不愿激怒贺烨,于是盘算着假他人之手,黄皇后已死,常贵妃是个顶顶合适的人选,只要常贵妃提议,其父常序必定会意,那么谢饶平、元得志等当然也会附议。
  可是常贵妃却并不那么容易操控,当初韦太后暗示她与韦家子弟通奸,便被她义正言辞拒绝,韦太后当时便想暗杀这枚不听话的棋子以绝后患,奈何不及动手,突厥人便攻入京畿,她疲于奔命,后来又遇麻烦不断,竟搁置下来,到黄皇后“殉情”,若连贵妃也暴亡,会引百官动疑不提,再断臂膀也绝非上策。
  贺烨得逞后,唯独将兰婕妤纳入羽翼,当然让太后明白兰婕妤乃晋王内应,她开始意识到贺烨的隐忍或许不仅这十年而已,说不定当年她的亲儿子仁宗帝驾崩之时就已经埋下祸根,兰婕妤执掌宫务多年,保不定私下发展多少羽翼,韦太后除了身边如高玉祥等心腹,这时看谁都像叛徒,她已经没有多少信任之人了。
  至少常贵妃,因为利益捆绑,多少还能利用。
  而曾经被太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常美人,无疑比常贵妃更加具备企图心,而且那女人不似贵妃刻板不知变通,太后以为常美人更加可能与她一拍即合,但她以太后之尊,不可能亲自去接常美人回宫,高玉祥等人的行动也必定会受到限制,只有让常贵妃出面,显得合情合理。
  贺烨要为贺洱治丧,常美人作为后宫妃嫔,当然该行哭灵之礼,而贺洱独宠常美人乃天下皆知,由常美人提议为贺洱过继孝子,也是合情合理,更兼常美人与太后原本不和,贺烨当然无法质疑此乃太后指使。
  于是太后授令常贵妃,让她对常美人好生安抚,原想着待常美人回宫,恃机面授机宜,哪里想到竟闹出这么大一桩事故,众目睽睽之下,常美人将贵妃刺伤,而且大放厥词在先,必定惊动宗正寺,贺泞已经投效贺烨,有这么合适的把柄,当然会严惩常美人,就算为大行皇帝脸面,需等到丧礼之后,但常美人一介待罪之身,还哪有资格谏言为贺洱继嗣?!
  高玉祥当然明白韦太后心中的盘算,据他对这个主人的了解,知道这时徒劳的安慰无法让太后息怒,只好建议道:“贵妃虽被刺伤,伤势却并不严重,莫不让她借口美人悲伤过度心甚悯恤为由,提谏为大行皇帝过继子嗣,这样一来,韦、谢等相国应当也能洞谙太后用意。”
  太后这才留心一点:“贵妃伤势不重?”
  “虽说常美人拔下金簪行刺,但贵妃也不会站在那里由她伤害,两人一番缠斗,贵妃到底还是吃亏在身量瘦弱,不过也只是被刺伤了肩头而已,常美人所佩乃宫制簪钗,尖端本就经过磨润,那常美人又并不习武,只要避开眼睛等要害,哪里至于重伤贵妃。”高玉祥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蹊跷,却也明白就算贵妃只是受了轻伤,可常美人以卑犯尊意图行凶,论罪可当处死,再者她今日当众叫嚣出口的话,必定会传入新君耳中,手里捏着这么大个把柄,新君当然不会放过常美人,就算在国丧期内,处死大行皇帝妃嫔不那么适当,待丧仪结束后,再依律追究却是理所当然,常美人这枚棋子,已经是废了。
  太后却冷笑道:“我是真老了,从前只以为咱们这位常贵妃敦厚有余机巧不足,才智相貌均不如她那庶妹,没想到再次看走了眼,小常氏才是虚有其表,她这嫡姐,反而颇识时务。”说到最后四字,已然是咬牙切齿眼睛里恶煞横生,拳头直擂膝案。
  高玉祥惊疑道:“太后是说……”
  “好个常贵妃,见贺烨年富力强,如今又是大权在握,以为我已经一败涂地再难得势,我虽没有告诉她暗中打算,她却料定我召回小常氏必定是加以利用,她这是害怕自己被小常氏牵连,害怕累及满门,一定是她故意激怒小常氏,欲夺小常氏发簪加害,当纠斗一起,又故意惊动众人,让众人目睹她为小常氏所伤,陷小常氏于重罪,贵妃好一手釜底抽薪!”
  常贵妃既然有这计较,又哪里还会甘为她利用,提谏为贺洱过继贺信为嗣子!
  高玉祥一声不敢再吱,只能垂头不语陪伴着太后缓缓息怒,其实在他看来,韦太后也的确难以东山再起,王淮准等重臣,显然早已被晋王烨收服,只怕连金陵那些士宦都是因为晋王煽动,这才敢于抗命不遵,晋王经十年磨砺,剑锋既出,并逼得太后丢盔弃甲,一个年富力强,一个却是风烛高龄,一个得人心所向,一个几乎满盘皆输,这回只怕真是胜负已定万无饶幸了。
  但他却不敢实话直说,而且也没有见风使舵的退路,他当然明白对于新君而言他可谓毫无用处,就算这时匍匐脚下捧出忠心献上,新君也会嗤之以鼻,别看新君这时还没有收拾他们这些太后党羽,却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江迂眼下已经被任命为内侍监,此人一度也乃太后心腹,深谙内廷要害,又摆明乃从龙有功,太后当然是被江迂瞒骗愚弄,方才一直相信贺烨可任凭她定夺生死,这才有养虎为患,这才一败涂地。
  太后曾经在贺烨身边布置的耳目被连根拔除,将来只怕连内廷都不能掌控,哪里还能毒害新君反败为胜?新君既能坚忍又有智谋,就算被礼法所逼不得不答应将嫡长子过继先帝,想必也有办法安抚京兆柳这一后族,再说京兆柳是否能够成为后族还不一定呢,柳妃虽是新君元配,世人皆知这桩姻缘乃太后作主,倘若柳妃没有投效新君,很可能会被休弃,京兆柳一族,源平郡公等等固然也是功臣,别忘了新君身边还有一个柳氏女,柳孺人才是真正得新君宠幸之人,而且韦太夫人当初送柳孺人为晋王媵妾,难道不是早有计划?
  柳妃失势,新君根本不会当贺信这嫡长子为不可或缺,要是另立皇后,自然会再有嫡长子,太后就算得逞,贺信不过也是一着废棋。
  事实证明高玉祥的疑虑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当大行皇帝的丧仪总算正式举行,做为晋王妃的柳十一娘竟然未得允许入宫哭丧,韦太后早便想恃机质问晋王妃,却压根不能与之面见,太后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以礼法为据,提出晋王妃理当入宫为庙号拟定为穆宗的贺洱行命妇之丧。
  贺烨的应对颇为强辞夺理:“王妃当初听闻长安陷于蛮敌之手,便多怀忧急,风尘扑扑随我赶往洛阳,为收复国都也曾劳心劳力,怎知入京,竟见生父受蛮敌毒打,重伤致残,王妃悲难自禁,如今病痛缠身,还望太后念在王妃多年以来,忧忙于太原政事,又为匡复社稷立下功劳,能够体谅一二,她如今身体,可再经不起哀劳,王妃对君国之忠孝,世人皆知,原也不需体现于所谓礼法。”
  可纵然强辩夺理,韦太后又能如何?只能望着贺烨扬长而去的背影连连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