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她是真的狂 第80节
作者:燕小陌      更新:2022-09-20 13:34      字数:3948
  倒不是她有多生气,从小被当男儿一般养的时候,她就料到了有这样的一天,会被人不认同,会被鄙夷,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
  所以她虽伤心,却也还在接受范围之内,习惯了都。
  可叫她徒生伤感的是,原来姑娘们犯错了,有母亲维护帮着求情,是这样的呀。
  牛盼儿忽然觉得有些冷,她也想被母亲维护,可她早已不在了。
  手上忽然一暖,她低头一看,却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握住了她的手。
  是宋慈。
  牛盼儿眼眶一热。
  宋慈看着襄阳伯夫人她们,道:“要我说,你们也别说什么原谅不原谅的,算起来,你们也是这丫头的长辈,何苦逼迫她去原谅?这么说,她是应呢还是不应呢?圣母又不是人人都愿意当。”
  “咱们就讲道理,东阳郡主乃是一品郡主,也是皇上封的英武将军,是正式入了册的,领着朝廷俸禄军饷的,也就是说,是皇上认可的女英雄。可就这么一个为国家做贡献的女英雄,却被区区毫无品阶的小女子藐视诋毁了?是你们不认可皇上这个册封,还是你们视君威无物,是在藐视君威啊!”
  这话不可谓不诛心了。
  襄阳伯夫人心里恨极了,却半点不敢辩驳,只能匍匐在地,大声求饶。
  事不关己的夫人们下意识地离了她们身边几步。
  藐视君威,这可是大罪,谁都担不起的。
  宋大夫人看着襄阳伯夫人痛哭流涕的样子,再看一眼婆母,心中暗暗称奇。
  这病了一场,母亲雌威更胜从前啊。
  第255章 为武将士兵代言
  藐视君威,这不管是谁,都不敢担这个罪名。
  襄阳伯夫人跪在地上,尖声辩驳:“郡主,太夫人,都是我这死丫头口出狂言,她就是个满嘴塞粪的,给她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藐视君威,请郡主明察啊。”
  这会,她也不向宋慈求情了,这位就是个胡搅蛮缠的,跟她说不通,还不如求一求郡主,小年轻脸皮嫩,又是在战场上打过仗的,心胸肯定非一般小女子可比,说不准就抹过这事了呢。
  牛盼儿确实是个心胸开阔的,看她颤巍巍的惨白着脸,便道:“本郡主知晓,林小姐并不敢藐视君威。”
  襄阳伯夫人心中一松,咧开笑容高呼:“郡主明察秋毫。”
  “然,她在背后诋毁辱骂本郡主亦是事实。”牛盼儿背过手,下巴微抬,眸光凌厉地射向林之盈:“本郡主可以饶过林小姐这一回,但从今日起,本郡主在的地方,不希望看到林小姐出现。皇上千秋在即,为表忠心,也请林小姐为皇上抄经祈福吧。”
  襄阳伯和林之盈脸色一白再白,却不敢辩驳,只匍匐在地:“谢郡主开恩。”
  牛盼儿不再看她们,只看向宋慈,笑道:“太夫人,我们再去前头赏花?”
  “嗯。”
  宋慈嘴上应着,脚下却未动,看着林之盈她们道:“老身说过,做人要懂得感恩,这话并不是随口说漂亮话。你们说东阳郡主连跟绣花针都不会拿,也拿不起,可她却能拿起长枪利刃,英勇迎敌,你们扪心自问,这在场的人,谁能如她拿得起长枪?”
  “十人有九人能拿绣花针,只有一人能拿长枪,谁更值得一提?你们啊,锦衣玉食,在后宅能安然度日,那是谁给你们带来的安生?不是你们的祖辈,是那些在战场上拼命的兵将。”
  “可能你们不服老身这话,但没有国,哪有家,纵然你们父兄才华斐然,可没有兵将在后方维护国门,让敌军兵临城下,试想想,你们父兄能扛得住?你们还能这么安稳的坐在这说是道非,饮酒绣花吗?”
  宋慈抿着唇看着一众女眷,今日,她为武将士兵代言正名!
  牛盼儿心中一荡,眼眶湿热,看向别处。
  众人则是沉默,满脸羞愧。
  宋慈拉过牛盼儿的手,不由分说的捋起了她的袖子。
  “太夫人。”牛盼儿惊呼。
  “你们瞧瞧。”
  众人看过来,瞳孔微缩,心突突地跳,只见那条呈小麦色的手臂,横着一条狰狞的刀疤。
  “好好看看,你们所鄙夷的人,为了保家卫国,都付出了什么?这就是战场给她带来的功勋,你们呀,只破一个手指头也得哭死吧?”
  “太夫人。”牛盼儿无奈地叫,抽回手,放下袖子,她没想到她会来这一招。
  “怕什么,也好叫她们知道,你这英武将军,不是白得来的,是付出了伤,几乎付出命才得来的。”宋慈道:“也好让她们知道,什么叫惜福,什么叫安宁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她们不能如你这般上战场,也不该在后头讥笑谩骂,她们凭什么呢?凭一张嘴利索还是凭脸大?”
  第256章 棍没说啥,屎先蹦跶了
  什么叫打脸,宋慈这一番话就是了,让众人脸上都火辣辣的,十分羞愧。
  偏偏在场的,她又是年纪最年长的那一个,身份也摆在那里,不好叫人辩驳,只得生生的受着。倒是在场的有几个武将夫人,激动得眼眶发红,总算是有人替他们武将说话了。
  襄阳伯夫人是最脸疼的那一个,直觉宋慈这话,就是在骂她的,还不能发作,只好强行扯出笑容:“宋太夫人教训得是。”
  心里却是咬牙切齿,个老不死的,嘴皮利索的就是你吧,从前咋没看你这么能说呢!
  宋慈撇嘴:“老身可没资格教训你们,人人都知老身是农妇出身,粗鄙无礼,脾气躁,说话不好听。就现在,说不准你还在心里骂我老不死呢!”
  襄阳伯夫人心头一惊,莫非老太婆会妖术,还能看穿她心里话不成?
  她尴尬地笑:“太夫人说笑了。”
  宋慈的视线滑过众人:“老身说这么一番话,也是心疼这些将士,老身再没见识再粗鄙,也知道端着米饭不能骂娘的道理。咱们不懂打仗,也不能在背后说人家的不是,不然那得多心寒呀?”
  英国公夫人上前道:“您老说的是,今儿您老是给我们一个警醒,也是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决定了,回头我就捐五千两银子送去兵部,再捐一万套棉冬衣,也叫我们的战士们过个好冬。”
  哎?
  兵部还有这样的意外之财?
  英国公一牵头,在场的夫人纷纷响应,也跟着捐,不捐不行啊,不捐传出去不好听不说,还会落到皇上太后的耳里,自家夫君分分钟是要穿小鞋的节奏啊。
  啥,传不出去,当在场的武将夫人是死的?当太后闺蜜宋太夫人是假货?
  宋慈没想到,自己说了几句洗脑的话,就让众人热烈捐款了,少不得也要演上一场,感动的对英国公夫人道:“国公夫人真是心存仁义,我替将士们多谢了。这样,这款是在您生辰之时牵头发动的捐款,就由您来把总?回头老身也让人送点私房银子过来,也算是老身的一番心意。”
  英国公夫人心中熨帖,这样的好事落在她头上,也只是添名声的份儿,便笑着应了。
  宋慈把话说完,又看向襄阳伯夫人还有那张夫人,道:“郡主大人有大量,绕过这一遭,你们也得警醒。孩子大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该叫她们知道。在家是有父母宠着惯着,可这姑娘若是出了门子,在外随便说话,却是要遭人诟病的,重的就要连累家族了!”
  襄阳伯夫人她们脸色大变,宋慈这话简直诛心,是叫她们家姑娘没好亲啊,这话不是说她们姑娘口舌多么。
  可恶的老太婆。
  “不说了,走,前面喝茶。”宋慈拉着牛盼儿离开。
  众人行礼恭送。
  没走几步,前方两人的话顺着风传了过来。
  宋慈:“……最可笑的是她们说你是个搅屎棍,我就不明白了,便是搅屎棍,你这根棍都没说话呢,一班屎倒是先蹦跶上了。”
  刚才她们所听到的义正言辞的大道理,一定是幻听。
  第257章 有人羡慕我祖母是宋慈
  宋慈和牛盼儿一离开,襄阳伯夫人和张夫人等都待不下去了,拉了女儿就匆匆的向英国公夫人告辞离去。
  哪还有脸继续参宴呢,羞都要羞死了。
  几人一走,便有人对宋大夫人道:“你们家太夫人,还真是一如既往的暴脾气,偏偏所言令人无法辩驳。”
  宋大夫人故作无奈:“这也是没办法,连太后娘娘都说,母亲就是话糙理不糙的真性情。”
  言外之意您倒是当听不出来了,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而贵女的另一头,也有几个嫡女撇着宋如琪,其中,英国公府未嫁的嫡次女齐灵道:“宋姐姐,你们家老祖宗,在家也是这么的厉害?”
  宋如琪看着这未来小姑子,多了几分耐心,道:“我们可不会说些不中听的惹祖母生气,也不敢诋毁百官,平白无事,她老人家才不会多管闲事。”
  “那她都在做什么呀?”齐灵很好奇。
  做什么?
  宋如琪一时有些恍惚,祖母平日里都做什么,从前她好像并不太清楚,她也不喜欢往祖母那边挤,所以也不知祖母平日在院子那几分地做些什么?
  祖母并没有多读书,识的几个字听说还是从前爹爹读书时顺便教她的,家里还没起来时,听说要做买卖,为一家子生计奔波,为宋家改换门庭而拼。
  宋如琪怔愣,手指蜷曲了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好像有点酸。
  “宋姐姐?”
  宋如琪回过神,莞尔一笑:“祖母啊,清晨起来了会打拳,然后去花园子散步,或者去厨房做些新鲜的吃食。吃了午膳,她会午休,起来后就会吃下午茶,若是弟弟妹妹们去了她那儿,会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她说的,是病了一场后的宋慈日常。
  这,也很是平平无奇啊,是所有太夫人都会做的吧。
  高琳琳:“宋家太夫人是真性情,我很喜欢。宋姐姐,有这样的祖母你可真幸运。”
  她眼中带着羡慕,让宋如琪微微怔了下。
  羡慕自己的贵女很多,因为她爹是相爷,却没有想到,有人羡慕她有宋慈一个祖母。
  宋慈打了两个喷嚏,摸了摸发烫的双耳。
  牛盼儿见状,让人送披风前来。
  宋慈嘴角一抽:“我虽然是个老太婆了,可这七月的天,也用不着披风吧?”
  牛盼儿抬头看了一眼所在的位置,劝道:“这里是水榭,有湖水,风也好,吹过来还是有几分凉意的。”
  “我一定都不觉冷,打喷嚏么,肯定是有人在说我坏话。”宋慈阴谋论又犯了:“说不定是襄阳伯夫人她们在背后骂我呢。”
  襄阳伯夫人:放屁,我没有,我不是!
  牛盼儿笑道:“您刚才就不必和她们计较,您是什么身份,她们又是什么身边呢?值得您这样教训和生气?”
  宋慈一叹,拍了拍她的手道:“你啊,宽容大度是好,却也不能啥也不计较,你不计较,别人还以为说得对,就更会变本加厉了。”
  “习惯了,我也没时间和她们计较。”
  宋慈:“你要记住,你是定北王府的东阳郡主,你就代表着定北王府的脸,让人这么打,不只是你,还有整个定北王府。”
  牛盼儿怔住,半晌才道:“我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