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30节
作者:乌鞘      更新:2023-03-22 17:57      字数:7194
  “学政事毕,只需再关注余情即可,陛下若有需要臣的地方,臣自当领命,绝不辜负所期。”卓思衡深拜道。
  皇帝自座位而下,将他扶起,重重拍了拍卓思衡的肩膀道:“你对东宫并无私心,今日所言皆发肺腑,朕相信你。放心,朕对太子自有器重安排,不会让他在朝野舆论当中错失尊高,储君也有储君该当之职,别教天下百姓笑话皇家的儿子不能当家。朕会安排妥当。”
  从以往征信的角度看,皇帝的保证还算可靠,能为太子谋个安稳的尊差,卓思衡心道自己就算没当上天官,也不算白回来一趟。
  他还未及再拜,又听皇帝说道:“朝中这一年来,也算平和,但冗余陈旧之言阻塞言路,也多令朕困扰,朕希望你在吏部侍郎一职之上,能为朝中多添新鲜气象,增广贤才,又不止于才。”
  就这样,卓思衡入内时还是从五品国子监司业,即出,得升从四品吏部侍郎。
  当然,吏部还是没有尚书。
  卓思衡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天官之首。
  不过在卓思衡看来,这个尚书或许是一个奇妙的余裕,留给他施展的可能,将会不止局限于此,又或者说,皇帝还是觉得三十岁便任职尚书难以服众,他不愿意替下属担可能之非议,也是要卓思衡自己树立威信。
  吏部的威信?笑死,吏部的威信就是当年自己搞没的。
  总之这次,他的前程和考验都一同到来了。
  先不提之后要打的硬仗,至少今天杀回帝京和皇帝这一遭遇战,他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无有错失。
  告退出门时,卓思衡望着天章殿外熟悉的殿宇楼台太液碧波,不可不谓心宽情畅。要知道感情牌这种打法,其实自己也早已经从皇帝那里学会了,只不过他不像皇帝那样喜欢滥用,一定要用在最需要的时候,才算得当。
  第184章
  贞元二十年夏六月初,旬日大朝会。
  卓思衡双手捧起诏令,拜谢隆恩,接过诏书前,他还是从五品国子监司业,而此时他谢恩的身份就成了正四品吏部侍郎。
  原本为他所定新品级是从四品,也不好升拔太过,但小朝会经议,从四品做侍郎,上头又没个尚书,怎好管束吏部?多亏卓思衡当年下手太狠,吏部已经老实了这么多年再无兴风作浪,其余五部因当初国子监吏学的从旁协助,都愿此时为卓思衡再说一句好话。
  尚书省其余五部并无非议,自然旁人也无甚可说。
  而从前卓思衡的历历功绩无可辩驳,加之国子监时期给不少衙门从权职上谋了实际的好处,再有过去恩外殊荣连升三级的先例——比如当年的高永清、也有年纪比其更少坐稳侍郎一职者——比如卢甘,先例服众,于是没人来找他的茬。
  更何况今年是述职考课铨选大年,旁人也想噤声看看朝廷头一遭升迁调派的风头要往哪处吹。
  但大家还是惊讶于吏部尚书这一职务的安排。
  “……着沈敏尧代行吏部尚书之权。”
  宣布完毕之后,却无人领旨。
  卓思衡朝本该沈相所领衔如今却空空如也的位置看去,心中五味陈杂。沈相病重根本不是秘闻,自两年前水龙法会遇刺后,沈相连夜疾奔加上忧思操劳过度落下了沉疾,后一年朝堂诸多事情皆不省心,不免沈相又要亲力亲为,致使这半年其于病榻上缠绵,别说朝会,连天章殿问政都力不从心不能到场。
  按照皇帝的吩咐,御医每日会去沈相府上寻诊问脉,可带回的消息一日不如一日,卓思衡归来之前便听闻沈相的身体怕是熬不过这个冬日了。
  如是,皇帝的安排就很微妙了。
  要知道这个上司等于没有,卓思衡仍可擅专。但要是遇到大事,于规矩,他必须去请示名义上的吏部顶头上司沈相,还有掣肘。
  或许这个安排……卓思衡还有个不太好的设想,只是此时不愿深思。待到散朝后,他去拜会沈相探问病情,再与当事之人如实相谈,可能会更好些。
  沈相在吏部尚书的位置,是无需质疑的,可百官皆有差异,若是沈相居此,太子又到何处?
  太子已跟着中书省政事堂忙活多年了,手中一直无有实权,中京府苏府尹处是无事不可能调措的,唯有吏部按常俗由太子领衔,但这一正一副今日皇帝全赏发出去,那太子置于何地?
  明明这些年,皇帝对太子且期且盼,明眼人都以为太子顺利继位当是天选,谁知今日又出纰漏。
  就当此事,却见皇帝慢慢踱步下台阶,缓缓行至太子面前,启声道:“原本吏部此位该当太子当得,然而吏部衙署虚悬多年,一直未有能掌事者居之,今朕想趁着考课之年整调吏部,才选了能才良吏与沈相坐镇。”
  这话像对太子解释,也像是对群臣言述,众人皆道圣明。
  太子不敢表露半点失落,他倒不是为吏部职权,而是以为能和卓大哥去到一处衙署,正努力忍着期待,却不料一盆冰水当头淋下。然而此时细想,太子也觉得自己之前太过天真,吏部位置虚悬等待卓大哥已久,可要是一上来就太子给其当尚书,难免会成为众矢之的。
  这样说来,父皇对卓大哥,也是当真器重。
  只是这器重的前提,是会有极要紧的事需要卓大哥经手来办。
  天底下哪有白来的皇恩?
  于是太子的心境从期待到失落,再到替卓思衡忧虑,千回百转,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兜了个迂回大圈。
  “太子在中书省这些年,也是深得朕心,事事得量,也该去更能历练的地方去为朕分忧了。”谁料皇帝话锋一转,出乎所有人之料,“着太子以东宫之尊,临政门下省侍中之职,即日便往,御史台同弘文馆需遣专人伴驾侍理,钦此。”
  圣上口谕不止震惊朝臣,更让卓思衡也大为诧异。
  门下省听着机构精简,不过两个部门:弘文馆和御史台,可门下省负责监察谏议文书理史之职,不可不谓举足轻重。历来本朝三省不设长官,尚书省的尚书令、中书省的中书令以及门下省侍中,皆为虚衔空职,只赐故去有谥重臣,不与生人。沈相再受重用,执掌中书省二十余年,也没有中书令的晋升。这是历来的规矩。可太子此次入主门下省,虽说只是领职而非实称,却还是实实在在掌握了中书省的权柄。
  卓思衡实在意外,皇帝竟然如此大方?
  不过仔细思量,卓思衡忽然明白各种用意:或许皇帝原本就打算让太子初次掌握实权就去在门下省主事,可如果直封,又是首例,怕是要有人非议,皇帝最讨厌旁人置喙自己的安排,与其事后和人找各种理由相辩,不如先给太子按规矩该去的地方堵死此路,让人以为太子遭逢冷落待遇不公,再给其余职务似是找补,让人也觉可行。
  皇帝还是那个皇帝。
  但自己和太子,都已今非昔日。
  ……
  “其实就算是令太子行理门下省职务也并无不妥,未必就会招致非议。此举本朝确实无有先例,但先唐时,门下省又叫作‘东省’,此东之意便是东宫,由太子执掌门下省也算事而师古。”
  散朝之后,卓思衡按着规矩去拜会新上司,只是他的上司没有办法工作,他只能去到沈敏尧府上,去到其病榻边礼面一番。之后沈相问卓思衡今日朝会可还有其他安排,卓思衡一一告知,言及太子所涉之职,沈敏尧问卓思衡是何看待,他不方便多言涉及太子的事,只能从记忆里找些言之有物的话来当做回答。
  沈敏尧已是难以下床见客,此时便在榻上半依半靠,听过卓思衡讲述今日朝堂之事,他的眼中才又有盛光。
  “依你之见,此举并无不妥?”他又问。
  “并无不妥。”卓思衡这说得倒是实话,“回沈相一句肺腑之言,总不好考课大年让太子殿下来接这个烫手山芋,咱们接了也就接了。”
  沈敏尧适才笑出了声。
  许是老去也许是病中,沈敏尧的笑容里竟有几分老年人才有的慈怀其中,要知道从来沈相都是风清鹤骨少言稳实的作风,别说絮语谈笑,哪怕是私下同卓思衡那次见面,沈相也是肃正词严的,此时虚弱笑意,反倒让卓思衡略感故人老去之惆怅。
  “不是咱们,是你。”沈相看着卓思衡微笑道。
  “官家要是只想下官一人执掌,何苦劳差沈相费心?”卓思衡觉得这些安排的精妙之处可瞒不过沈敏尧,何苦萦回言语云里雾里,不如直言,“官家望我能于要事请教沈相,也是教下官不要刚愎自用,其中用意下官晓得分寸。”
  沈敏尧低头笑笑,今日他似乎很是和蔼,不似朝堂之上那样威不可攀,略咳嗽了几声,接过卓思衡递来的水啜饮后方才启口道:“云山,灵心慧性如你,怎会不知道官家安排的用意?你不过是怜我将行,才不忍言明的。”
  被说中了的卓思衡只能沉默。
  “官家的用意?御医日日探看,我怎会不知自己身体如何?官家又如何不知?此安排一来是教我能在要职任上殁离辞世后,好多些哀荣可赏,为我家人荫蔽,也为官家自己声誉,都是最佳上选……”
  卓思衡想要开口教沈相不必这样自伤,却被其用手势制止,继而沈敏尧歇了口气又道:“再者说才是官家的真正用意。他看好你今后执掌主理朝政,可从前你虽也有功绩,却都非要职实权,今日给你吏部权柄,是为铺路之举。但要是直接将尚书位置交予你手,岂不是在宣告这些年吏部天官之职是为你虚位以待?圣上之心,必须深不可测,所以,这才有了我这个安排,若是今年隆冬我辞世了去,刚好半年时间,你既在这段时日里熟悉了吏部的差事,以你之能,如何不得心应手?而因上司故去升迁,再顺理成章寻常不过,且这半年你若做出实绩,便是靠着自己的毋庸置疑而登临此权势之位,旁人哪有非议余地?你其实早在官家有此安排时便明白个中用意,难为你不忍告知。”
  “沈相别这样说……”卓思衡心软之际,总怕人言自伤之语,即便他对皇帝之猜忌多有不满,也还是在看到其身体不济未老先衰后而悲悯忧心,而沈相对卓思衡虽说未有往来也无有恩威施加,但二人曾经同心同德共谋天下安泰,也多互相欣赏心有戚戚,此时听闻老者哀语,教卓思衡如何不伤怀?
  沈敏尧见他神色,也似寻常长辈般,轻拍其上臂示以安抚,可他并无力气,只碰了碰衣衫,便将手颓然落下,见此情形,沈敏尧也是无奈自嘲般笑过,再抬头时,眼中又有坚毅之态:“云山,你的淳良慈悯是与生俱来的,哪怕朝堂下有浑海浊浪上有血刃险峰,这些年你一路走来,也是初心未改。因此,我才更为你多了份担忧。论理,不该我同你说这个,但将死之人也有将死之言,你姑且听之,当做……是上一任百官之首对下一任百官之首的衷告,可好?”
  第185章
  卓思衡听此自伤之语如何忍心,立刻起身道:“下官何德何能,沈相切勿再这样说了,来年春礼,还得沈相引百官朝贺天子。”
  “明年的事,明年再说。”沈敏尧用久病之人才有的枯黄瘦手拉着卓思衡在靠近自己的地方坐下,“也不必再以自谦而称,今日之谈,之作你我交心之语,若你愿意,将我视作一聒噪长辈也未尝不可。”
  如此一说,再让就显得虚伪了,卓思衡便换了自称道:“是,晚辈悉听教诲。”
  “你这一路走来,其实有谁能给你教诲呢?所走之路所成之事,皆靠自己。但路已至高,你一思一觉已不是只由自己,我很想问问你,云山,你并非颐养无争之人,此时身居高位,你所求究竟为何?是清名一世的士林翘楚,还是翻云覆雨的一代权宦?”
  卓思衡未料得有此一问,尚未作答,沈敏尧便先一步道:“你先不必剖白,谨慎之人,是要听完全部的话再作打算的。咱们先单说吏部这个位置,云山博览群书,定知六部之制源于《周礼》,书中定有六官,即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此乃六部之始源,为何吏部就是天官?”
  卓思衡答道:“古人以为,上至天子下至匹夫皆当顺天应命,故领衔者号为天,万民之首是为天子,百官之首是为天官。”
  沈敏尧笑道:“百官之首,这首也有不同做法,便是我方才所说两路,一是文誉天下,做百官职权上的领袖,也是心中的领袖,只是如此清高之位,难免要独善其身,不与人争,寻得清净淡泊心,于泥淖中醒世,如此这般,以你之贤之才,待百年后,未尝不是一代文臣之擘。”
  “那权宦呢?”卓思衡问。
  “权宦则是另一条通天之途,吏部天官能给你的就不只是积累威望和声名,而是真正人情脉络党锢私交,这些都会为你今后的权力之路带来本资,助你直上青云。可是这条路上,阴云遍布,不知何时雷霆何时暴雨,自己这一身又会否染污而浊。那么,如上二者有收获却也有恐惧,你究竟想在这天官之位做出怎样的前程来呢?”
  面对沈敏尧仿佛刺入灵魂一般的质问,卓思衡却只是云淡风轻地笑了笑,他半似玩笑半似认真道:“听起来这么吓人,我还是回国子监好了。不过前辈,我少年时曾在朔州为养活弟妹渔猎为生,北地林中野兽狡诈凶残,习性昼伏夜出,我常独自夜入深林,一人一弓,只为糊口。夜深老林当中,即便有酒壮胆,心中也仍生恐惧,每当此时,我便去想自己为何而来,心中恐惧便能驱散大半。沈相说得两条路,在我看来,每个都是充满恐惧的,慎独克己的恐惧和游离德操的恐惧,但这二者,都比不上夜行时,孤独的恐惧。我已经做了很久的独行者了,恐惧,是我的故旧好友,我比熟悉自己还熟悉这种感觉。”
  沈敏尧当即明白他话中深意,于是道:“原来,你是要走一条无人走过之路……与这二者皆不同么?”
  “一样也不同,该面对的一样不会少,可能困难还更多一点。”卓思衡用轻松的语气说出令人沉重的话语来。
  沈敏尧略思索后用一种惊异的目光望向卓思衡,感知到这目光中的畏与怒,卓思衡慌忙摆手:“前辈,我不是要做伊尹霍光,也绝没有以篡莽为向往!你听我解释!那样会给天下黎民带来怎样的波折,我心中清楚,决不能让世人为我之野心流离凄惶!我只是……想做历史迄今为止最高的一级台阶,让人从我身上走过后,就能一瞥远处的山和海。”
  听过卓思衡的解释,沈敏尧略略缓了过来,他似是在深思卓思衡话语当中的那层仿佛怎么都揭不开的迷雾,可他再看眼前的年轻人,却觉其心眸之亮,即便自己不能深解,他也会勇往直前。
  “当以天下苍生和江山社稷为重,便是好的。”沈敏尧不再多想,这些年来,他对卓思衡自有放心也有不放心的地方,可如今听过这一席话,即便难以去深思年轻人的想法,可其中的志向之宏远,也绝非篡权僭主这般妄为狂言,或许,他无需理解个中深意,只需将自己的心意阐明,眼前之人定能把握得当。如此思考后,沈相又因心潮澎湃而咳嗽几声,待服送茶水后,才能再度开口道,“你心中已有计较,但需不忘脚下之路,能不独行,还是不要独行的好……虽说朋党不可取,可总比踽踽试路要好上许多,你在吏部这位置上,再没有更一览众山小的好处了。”
  为了能让老人家彻底放心养病,卓思衡决定今天放一狠话,他先领受教诲,才开口道:“晚辈心中的朋党,其实也并非单纯好坏之分,此言断没有欧阳文忠公《朋党论》那样振聋发聩,可也是晚辈这些年精心思索之语,不知前辈可否愿赐教?”
  沈敏尧来了兴趣,示意他说下去。
  “党锢之类在晚辈看来绝非独一,而是有三。其一,便是最常见的利益驱使结党为患,家族利益裙带之结也在其中,自古史书之上不胜枚举,晚辈也不多赘述了;其二则是愿景渴想一致,同心同德,党争多为此起;其三最为少见,乃是心力缘情之党,有时人会做出选择,不是因为这个选择真的正确,而是因为信赖之人如此抉择,那视为知己,自当责无旁贷。三者各有不同,在朝堂争斗中也各有所长,但最终要运筹宏业,三者缺一不可。”
  卓思衡拿出当年考科举作答策论的本领来,一次说个痛快:“心力缘情之党适宜做心腹,堪当秘责,须知此等交心最不易变节,况且此义因人而起,人在而在,人亡尚存念想,最为牢固。愿景渴想之党最好同仇敌忾,若遇难渡之苦路,需有人砥砺前行,若无心中信念,怎好一往无前?此时有人襄助,出于情未必能锋锐迫人,但若出于理,必然奋勇当先。”
  “难道前人所说的小人之党,就是你所说的利益驱使之党,也能有用?莫非是利尽而用?”沈敏尧饶有兴味听至此,忍不住说道。
  卓思衡却摇摇头笑道:“非也,也不是所有的利益驱使之党都是小人之党。沈相定然知晓当年我为推行吏学所拉拢其余五部孤立吏部之举,难道我和五部几位大人以利来往,却是小人不成?我们都不是小人,但都是在最合适的时候做出了对自己利益最大的选择,这边是利益驱使之党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刻——人人有利可图,那或许这种党羽才是最为稳固的情形了。”
  沈敏尧听罢大笑,这是卓思衡第一次见到沈相如此酣畅的表情。
  “好你个卓云山,你祖你父皆为忠义不折之臣,怎教出了你这一个恺切诚笃却又狡诈至极的后辈来?好,好!我想你家祖辈在天有灵,也要道这一字来!在朝为官多有转圜绝非失察失德,造得英雄也得且看时势啊……”沈敏尧在又是朝深一步了解卓思衡的心胸见识后,又对其欲为更加放心了。
  二人又絮语许多朝中施政,尤其是吏部暗中规章,沈敏尧更是无一不言,有些卓思衡也确实未能听过,这一番谈话令他也受益匪浅。
  可是,到了临别之际,沈敏尧却似乎从无所不知的沈相变成了个垂垂老矣的将暮之人,用颤抖的手拉住卓思衡的手说道:“云山……我知你不喜官家,可是官家也并非全然猜忌之君啊……”
  卓思衡可以理解,对于沈敏尧来说,皇帝是他看着从南楼放出继位,到如今颇有建树的,其中感情虽说未必比得上卓思衡对太子的殷切之关,却也绝非只有君臣之谊。
  “我知官家这些年对你诸多猜忌,可这其中,也有重任托付之意。官家……毕竟是官家,称孤道寡之人,可信者又有谁?他虽诸多弄权,将老臣视若棋子,多有狠辣绝情之处令人灰心也是难免,不过且看他待我,甚至这些年待太子,也能看出其绝非铁石之人无情之辈……你不要记恨他……在君之策,当多有提点,聪慧敏达如你,即便是谏言,也能说得倾心动听,你多劝多劳,也是我这朽木之人,最后的托付了……替我……照顾好陛下……”
  这一番肺腑之言不可不谓震撼。卓思衡确实并不喜欢当今皇帝,但也并不讨厌他,尤其是这两年皇帝身体不济后,他难免看在眼中多有心软之处,可沈相之语却处处情理昭然,他没有任何不答应的理由。
  “晚辈自当遵从。”
  可是如果当他和皇帝的意愿起了冲突时,自己大概还是会义无反顾,与皇帝以权术进行一场较量。
  他希望没有这样一天,但也无法保证没有这样一天的到来。
  总之,做好准备,但在此之前,也得试试先好好相处忠人之事……
  离开沈相府上,卓思衡本想归家,却忽然想起自己刚整理过的许多地方乡县学的报告还未递交,于是马不停蹄赶赴国子监。今日本该是读书的日子,可不知为何国子监里极为安静。
  或许是最后一次来这里,卓思衡的脚步都不由得放慢下来,三年于此处,事无巨细,他将学政拆剖再组,有雷霆手段,也有慈怜心肠,只是眼下一件件一桩桩自心中而过,所有磅礴都只剩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