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作者:靖江往事      更新:2024-07-01 16:06      字数:1947
  文光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这样的话,出仕的公平不就被破坏了吗?”
  这段时间,文光基本已经弄清楚了关于十二国的常识,其中就包括了学校以及官吏的选拔。
  一般来说,十二国中大部分的官吏,都来自学校。
  学校有四级,第一级是“小学”,是最低的官学,毕业生叫做“小学生”。
  学习优秀的小学生则会被举荐到比里更上一层的乡里读“下庠”也就是乡学。
  基本上乡学毕业,就能获得做官的资格,但是这样出仕,通常只能做一些微末的小吏,比如搜寻珍贵植物的猎木师之类的。
  比乡学更高一级的,则是位于州城首府的“上庠”,从上庠毕业的学生,如果选择出仕的话,官职也会更高,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通过晋升,成为国府的官员。
  但是这样晋升而来的官吏上限也有限,他们通常不能做到六官中的第一等,也就是六官长。
  想要成为除了夏官长之外的其他五官之长,其实有一条默认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在太学学习过。
  而凌驾一众“上庠”之上的,一个国家只设置一座的学校,就是太学。
  那里聚集了一国中的所有英才和最优秀的老师,能够从太学毕业的话,就会获得直接履职国府的机会。
  读书,然后出仕,这是十二国中任意一国都通行的道理。
  这是对“公平出仕”的根本保证,也是国家选用人才的根基所在。
  “确实如此,并且这个事情的发展还有更坏的影响。”
  茶朔洵的微微眯起眼,接着在“公乘”两字的旁边又写了一行字。
  文光读了出来,“六千石。”
  “对,只要向国家纳贡六千石或者更多的粮食,以及等价的财物,就能获得公乘以上的爵位。”
  茶朔洵又在“六千石”旁写了几个官职的名称,分别是“太宰”、“御史”、“阍人”。
  “六千石相当于天官长——太宰一个月的俸禄,御史这类的“二百石”之官三个月的俸禄,以及“阍人”这类低级夏官十个月的俸禄。”
  他看向文光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一般官吏尚且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财物来,平民百姓之家就更不要说了。所以,这样破坏公正的捷径究竟是什么人才能获得利益呢?”
  第57章 矿山
  文光默然, 过了许久才滞涩地开口:“只有豪族和巨贾之家吧。”
  茶朔洵摸了摸文光的头,像个欣慰的老师一样夸奖道:“真聪明。而且这些人很快便不只是满足于通过爵位而获得官职的方式了。”
  他的神情变得冷酷又讥诮,“他们想要更快, 也更直接地攫取权力。这时候, 度王为了缓解国家财政的压力,以及让百姓们能够更好地生活,从而才向天下赐爵的初心已经完全被消弭了。爵位成了富人和势家们用来逃避罪责以及挤占普通人上升空间的东西。”
  这个结果完全在文光的意料之中。
  “最后鬻爵也直接变成了卖官对吧?”
  “是的。最糜烂的时候, 甚至连偏远一点的乡长这样的职位都可以卖掉。”
  “就比如说墨池?”文光很快就联想到了他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
  茶朔洵点了点头, “就比如说墨池。”
  十二国的行政规划从低到高依次为里—乡—郡—州—国, 里是最低的村落, 里的负责的人叫做里长, 一般由村民自行推举而来,国家对于里的管控也比较松散,一个里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官府的设立,也可能是由百姓们自发聚集。
  衡量一个里是否最终形成,只要看他们能否从乡长那里获取一枝里木的树枝。
  但是乡却完全是由国家设立的,与之相对的,乡长一职也完全是由国家委派任命的。
  通常州侯或者更有权力一点的郡守就能任命乡长, 但是无论乡长是由谁任命的, 担任乡长的人都至少是“上庠”毕业。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拥有做官的资格。
  但是通过买卖而获得乡长职位的人则未必满足这个条件。
  就文光所知,本身能从乡学毕业的人就很少了, 更不要说从“上庠”毕业,那几乎就是千中无一的水准了。
  不过, 能够从“上庠”毕业的人,本来也不需要走这样的歪门邪道获取官职。
  茶朔洵看了一眼文光, 几乎立刻就猜中了他的心声,“墨池令本身是乡学毕业,按照他的能力他应该只能做一介小吏。但是他本身出身自上郡的豪门元氏,家里从祖父辈就以会经商闻名。所以当出现了这样一个口子的时候,元氏几乎是倾全家之力为他谋得了这样一个职位。”
  文光立刻举一反三,问道:“墨池是有什么特别闻名的物产或者矿物吗?”
  茶朔洵眼中闪着赞赏的光芒,笑道:“你猜呢?”
  文光想也不想地用手指了指放在书案上的砚台和墨锭,“这些?”
  茶朔洵哈哈大笑着说道:“太显而易见了是吗?”
  文光莞尔,“这座城叫做墨池,说明这里肯定有与之相关的物产。你暗示得也太明显了。”
  两人调笑了两句,相视一笑。
  随后文光又问道:“你刚刚说“最糜烂的时候”,这就说明现在这种情况似乎好了不少?”